日历上冲属相是什么意思,日历上说的冲属相是什么意思

回首跌宕起伏的2022

年,世界局势波诡云谲。2022的日历已经翻开,世界又将经历什么?为此,《环球》特面向广大读者和粉丝发出征集令,征集“2022年你最想求解的全球问题”。从读者和粉丝各式各样的回复中,编辑部筛选出了人气、最具代表性的21个问题,并邀请相关领域记者、专家学者等进行了深度解析和展望。让我们一起转动钥匙吧!

“2022年军控重点什么”

季澄

过去一年多来,受“大国竞争”加剧等外部安全环境的冲击与影响,军控,尤其是核军控体系处在“旧有框架濒临解体、新型体系尚未确立”的动荡调整期。一方面,美国相继退出《中导条约》和《天空条约》,并在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新约》)一事上态度强硬,致使该议题久拖不决,美俄战略稳定出现根本性动摇,直至今年2月,美俄才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军控主要行为体日趋多元,部分无核与核大国围绕军控的理念与认知分歧明显加大。此外,新兴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军控进程面临更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成本亦同步提升。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以下几方面进展将直接影响2022年甚至是更长时期军控形势与走向,以及全球战略稳定大局。

美国新任拜登上台不久,即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期限与俄方签订协议,避免了两国在头及运载工具的生产、部署与核查方面陷入全面失控的危险境地。但客观上看,这仅是美俄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权宜之举,双方在签署新军控协议方面仍存在结构性障碍,或将陷入新一轮战略僵持与拉锯状态。

执政末期,美加速推进的小型化、实战化部署与运用,而伴随W76-2、B61-12等低当量头的问世,使用门槛大幅降低。与此同时,美在海基战略反导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同时具备陆基中段反导和海基战略反导作战能力,全球战略攻防平衡格局被打破。未来,美俄围绕上述议题的争论将更趋白热化。

近年来,美军控已大幅偏离维护大国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初衷,逐渐沦为激化大国竞争、确保美绝对军事优势地位的“手段和工具”。美鼓吹所谓“成年人的军控”,提出将美俄双边军控谈判延伸至等不切实际的方案。回归军控核心要义,积极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重新赢得盟友和伙伴的信任,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评价拜登核的关键指标。

与有核大国在核裁军与核不扩散议题上龃龉摩擦不断相比,部分无核积极参与、引领军控进程,已从一般宣示发展到具体实操阶段。以2022年1月22日正式生效的《禁止条约》为例,无核旨在通过方式,彻底实现化。这种追求绝对安全、完全从视角审视的激进做法,忽视了其在维护战略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与目前大国普遍遵循的渐进式核裁军路线相背离。

在无核参与军控已成既成事实的背景下,有核大国如何以一种协调、平衡的方式,既照顾前者的合理利益诉求,吸纳其理念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又不被其中的过激理念所左右,坚决维护《不扩散条约》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将决定核不扩散机制能否行稳致远。

最后,以络、太空、电磁空间为主要载体,以“小型化、无人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军事技术正飞速演进,在充实、拓展军控内涵与外延的同时,也给全球战略稳定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在层面,美将优势聚焦新型战略力量建设,企图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打造针对竞争对手的“高新技术”,扰乱其军力发展规划。在普遍接受的准则与行为规范缺位的前提下,大国博弈将加速从传略力量向新型战略力量延伸,防止军事力量在该领域的“野蛮生长”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在非层面,新技术的扩散为相关和个人提供了实现“低成本、大”的便捷途径,如何将该问题纳入军控议程,考验着各方的判断力与决策执行力。(系中事战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全球要提防哪些潜在的‘桶’”

徐跃明

受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影响,2022年全球仍将面临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势动荡加剧的问题,一些地区热点有激化成军事冲突的风险。

结合2022年全球发生的局部冲突和局部战争,从全球地理版图、爆发冲突的烈度及可能性来看,湾地区、巴以地区、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赫勒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和外高加索地区,2022年发生激烈冲突或局部热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湾地区。2022年美国针对采取极限施压和“定点清除”行动,曾一度将美伊双方推向战争边缘,尽管采取了系列报复措施,但局势未失控。新的一年中,拜登如在伊核问题上持续向施压或采取极限措施,不排除因擦枪走火导致双方相互打击报复,以致引发海湾地区局部冲突的可能。

巴以地区。过去一段时间内,以色列与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但对巴勒斯坦而言,美国推行的“中东和平新计划”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严重偏袒以色列,导致巴以紧张局势升温。未来巴以双方仍将围绕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等重大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和交锋,双方不排除重回以暴制暴的老路。

东地中海地区。近年来,土耳其在纳卡冲突、乌克兰、叙利亚等地区及相关事务中不断强化自身影响力。另外,土耳其和希腊双方围绕东地中海地区的油气和海洋权益也屡起纷争。土希历史上就积怨甚深,现在加上现实的利益冲突,双方都在暗中角力。不过,由于双方都是北约成员国,爆发激烈的军事冲突可能性较低,但不排除低烈度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北非赫勒地区。该地区一直是种族暴力和的温床。2022年,以“”为代表的极端控制了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地区,正日益逼近尼日尔。作为曾经的宗主国,法国一直以来持续对该地的极端实施军事打击,但收效甚微。事实上,多年冲突使该地存在严重的危机。2022年,赫勒地区注定不会平静。

克什米尔地区。频频在边境发起挑衅行动,并持续强化边境地区军事部署,制造地区紧张局势。近来,国内矛盾重重,在首都新德里等地频发大规模。在2022年,要提防为了缓解国内矛盾和经济下行压力而在克什米尔地区主动挑衅,引发与邻国新一轮冲突。

外高加索地区。2022年,纳卡地区冲突将外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险些拖入全面战争的深渊。虽然经从中斡旋,纳卡地区实现了全面停火,但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纳卡最终悬而未决留下隐患。更严重的是,纳卡问题除了涉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个当事国外,还牵扯、土耳其、等周边大国,这无疑增加了解决该问题的复杂性。由此可见,纳卡地区停火也是暂时的,这个悬挂在高加索地区的“桶”迟早会有再次的时候。

除了上述地区以外,埃塞俄比亚、也门、黎巴嫩、利比亚以及近期的,都存在爆发冲突的可能,需给予高度。(系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

“伊核问题能峰回路转吗”

余国庆

自“破茧”(2003年宣布拥有浓缩)以来,核问题已走过近二十年,其间遭遇过“山穷水尽”的悲观时刻,也展现过“柳暗花明”的乐观场景,其长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美国拜登上台,伊核问题、伊核协议、伊美关系等热度再升温,2022年,伊核问题能峰回路转吗?或许有改变,但可能也等不到多少惊喜。

伊核问题经历了单方-多边-双边的发展轨迹。伊核问题始于单方面发展核技术与核能源,后发展为多边介入的谈判,2022年签订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并得到认可。2022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自此伊核问题主要演变为美国和的制裁与反制裁较量,而伊核问题六方的另外五国——、中国、英国、法国、德国仍然坚守协议。拜登入主白宫,使伊核问题似又有了转圜的空间。

如果把伊核问题的纷争看作一个舞台,下一幕场景如何呈现,取决于相关角色接下来的表现。

解铃还须系铃人,伊核问题眼下的僵局主要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引起的,因此,主角之一的美国的态度无疑是关键的。拜登上台后,声称会重返伊核协议,但何时以及以怎样的一种方式返回,仍然充满变数。美国要求全面恢复履行伊核协议,而后自己再考虑重返协议;则要求美国首先无条件全面取消制裁,而后伊方再履行协议,双方各自坚持。最近围绕扣押油轮,美国突发奇想,表态称可使用从解冻的资产来交纳欠的会费,这脑洞大开的想法,表明美国在体面地寻找与对话的渠道。

而作为主要的当事方,毫无疑问处在伊核问题的“C位”,其态度是否会随着美国新的上任而相应改变,对2022年事态如何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来看,显然并不想简单地顺坡推驴。已表示,绝不会重新签订另一个伊核协议,也不会接纳其他加入伊核协议。已经按照自己对伊核协议的理始提高浓缩丰度,旨在逼迫美国及欧盟让步。

最近还成功试射卫星运载火箭,进一步提升了发射能力,表明其并不想放弃原有立场。今年6月,将进行,和派势必在内政、经济和外交上激烈较量,但任何一方在核问题上软化立场的可能性都并不大。

能影响伊核问题未来走势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配角,也可以说最大的变量,就是以色列的态度。除了大国因素,伊核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它牵涉到中东不少地区的切身利益。以色列是地区中最伊核问题的,强烈质疑发展核技术的动机,也完全否认伊核协议的积极作用。对美国新可能重回伊核协议的前景,以色列深表担忧。

面对逐步升级浓缩活动,以色列不愿坐视问题朝着“无人”的轨道运行。以色列和军方将领已多次暗示军事打击核反应堆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完全排除以色列会先发制人,对伊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肯定会反击和报复,可能把更多和卷进来。此外,沙特与关系如何发展,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伊核问题的走向。

如果把伊核问题比喻成中东地区上空的一团阴霾,那么它已经辗转徘徊了20年,2022年还远未到霾消云散的时刻。(系中国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以色列还会迎来一波‘建交潮’吗”

孙德刚

2022年是以色列外交的“丰收之年”。从2022年8月开始,以色列分别与西亚地区的阿联酋和巴林、非洲地区的苏丹和摩洛哥、南亚地区的不丹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邦交国数量增加到接近170个。以色列外交节节胜利。

2022年,相关事态将会如何演进?

在西亚地区,阿曼最有可能同以色列建交。2022年,以色列内塔尼亚胡率团访问阿曼,会见时任阿曼苏丹卡布斯和其他高级。2022年卡布斯去世后,海塞姆成为阿曼新任苏丹。为维持国内局势稳定和外交延续性,阿曼未仓促与以色列建交。但阿曼对阿联酋、巴林、苏丹和摩洛哥四个同以色列建交表示欢迎。2022年阿曼将是以色列扩大邦交国的重点。相比之下,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国大多主张“先巴以”“后阿以”,短期内很难实现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非洲是以色列外交突围的重点。以色列试图以高科技、现代农业、和经济援助等吸引更多与其建交。不过在北非地区,以色列面对的阻力较大,如阿尔及利亚批评摩洛哥与以色列建交,和利比亚也强调先解决巴以问题再与以建交,以色列想取得外交突破并不容易。

与北非相比,西非与以色列建交的难度更小一些。乍得曾经承认以色列,后于1972年断交,2022年两国恢复邦交关系;毛里塔尼亚曾于1999年同以色列建交,后因以色列发动加沙战争而于2009年断交。目前,以色列正与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等展开磋商,以色列寻求建交突破面临的障碍是,这些比例超过95%,亲以但民众反以。

在东非地区,吉布提、索马里和科摩罗并未在苏丹之后与以色列建交。比如吉布提盖莱就强调,只有巴以实现和平后才会与以建交。

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孟加拉国四个成为以色列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在不丹同以色列建交后,印尼被寄予厚望,认为以色列会再下一城。但是2022年2月初,上述四国均表示,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前,不会承认以色列。

最后,以色列试图恢复同拉美三个的邦交关系。1973年古巴同以色列断交;2008~2009年加沙战争后,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宣布同以色列断交。2022年,尼加拉瓜恢复与以色列邦交关系,以色列2022年瞄准了其他三个左翼。

总体来看,2022年以色列外交会有突破,但难以再现“建交潮”。一是因为美国拜登不会像那样为以色列“两肋插刀”,也不会为以色列扩大邦交国而动用战略。二是以色列在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建国、耶路撒冷等问题上持强场,一些准备同以色列建交的不得不回应国内,强调支持巴勒斯坦正义事业,纷纷按了“暂停键”,冻结同以色列外交谈判进程。三是容易建交的,都已在2022年实现了建交,剩下的二三十个要么是反以、亲巴勒斯坦的,要么是反美、反的左翼,以色列外交想要再来一波“小阳春”,难度较大。(系复旦大学问题研究院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是否将继续‘裂变’”

刁大明

虽然很多美国媒体称2022年大选为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次,但拜登的当选及其实现的政党轮替,显然无法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正面对的内外困顿,也更无力逆转已成为外界对美共识性认知的所谓“”局面了。

综合媒体及专业人士的观点,白宫易主后美国的“”问题虽然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的确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其中的关键是,至少美国中堪称最具塑造力的,不会在主观层面故意制造“”了。

过去4年中,为维持其执政的基本盘,几乎毫无顾忌地动用了包括制造、煽动乃至加剧“”等各种手段。而至少从目前看来,拜登入主白宫后反复在强调“治愈”一词。当然,即便面对已经被彻底撕裂的美国,仍会有相当比例的党支持者或选民不愿接受拜登的“治愈”,甚至会被拜登开出的“”激怒,从而在客观上使美国继续“”,但美国至少有机会避免自由落体式的加速“裂变”。

对党而言,他们也需要在个人与所谓“”之间的平衡。过去4年的走向表明,党如果不能延续所谓“”,将难以维持住对其重返白宫至关重要的白人选民群体。换言之,被“化”了4年的党,如今不得不把留下的遗产充分“内化”,而是否继续接受个人,则正在成为一个重大抉择。

1月6日国会山暴力之后,党建制派显然摆出了与个人距离的姿态,甚至正在努力构建起一个能够同时容纳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大帐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个人仍可在选民中维持相当的号召力,党并无多少选择。反而,党可能会随着二次的落幕,很快形成党内较为明确的共识,继续维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充分发挥动员力,从而将矛盾更多指向拜登及其所在的,图谋在2022年的国会中反戈一击。

对几乎大获全胜的而言,时隔12年后同时控制白宫与国会两几乎全面操盘,反而可能会放大党内不同派系的冲突。2022年大选中虽然赢得大胜,但并非是在通过而有效整合党内派系的前提下得到权杖的,相反,更多的是拜的失败以及与其治下的美国疫情失控所赐。

在拜登当选之后,内激进自由派、温和派、非洲裔力量乃至反,都分别在不同议题上以不同形式提出了诉求,要求拜登兑现承诺。一方面,在仅占据名义优势的参议院,必须考虑少数几位温和派的利益诉求,以确保不会出现任何跑票失控(投票时未依允诺投给特定的人)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由于仍深陷疫情,经济恢复困难,伯尼·桑德斯等人所期待的议程并不具备被很快执行的条件,拜登如何党内的这个关键派别及其背后的年轻群体也是一大考验。

可见,相比于党整体方向极端但至少明确这一点,围绕不同政见与方向加紧内部磨合的任务更为迫切,拜登在决策过程中必须更多地去考虑不同派系的想法,这会让执行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

总体判断,美国的“”将进入减速调试期。继续秉承“”的党可能不得不接受,或者需要等待下一个“升级版”人物的悄然出现;已入主白宫的拜登,因为并不代表很多人心中的未来而无法赋予全新的方向,或只能担当为创造一个加速寻求新方向的4年窗口期的角色。(系中国大学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大国关系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韩立群

2022年,需格外肺炎疫情下部分大国“内乱外治”的性,以及美国新上台后大国关系“调整重组”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内乱外治”的性。这次疫情,给人的一个感受是多数在抗疫工作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混乱局面,美国和欧洲的问题尤其突出。乱局之下,有的没有充分调动的能力,有的则是不愿意调动,但共性是都缺少一个能够凝聚大多数人的力量。这反映出一些的治理乃至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在肺炎大流行的冲击下出现了垮塌。

同时,疫情还进一步加深了矛盾,导致一些大国内乱加剧。2022年年底以来,美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出现了内部,美国的“牛头斗士”闯进国会,的铁栏杆至今还未拆除,法国年轻人利用街头闹狂欢,比利时青年人连国王的座驾都敢砸,各地农民驾驶拖拉机浩浩荡荡前往首都的农业法案。

对这些乱象,在今年的达沃斯上说,当前各国的明显加剧,局势发展到最后可能难以控制,世界有可能遭遇崩溃,甚至引发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他的这番讲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让人回想起两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世界局势,即深层次的经济、危机最终导致了惨烈的人间灾难。

的这种观察早有苗头:某些大国急于挽回国内疫局,完全抛弃责任,肆无忌惮疫苗,导致很多发展中根本无法开展实质性疫苗接种工作。欧盟和美国作为全球疫苗研发、生产的重要,相继推出疫苗出口的管制措施,英国和欧盟则因为疫苗分配问题相互批评,俨然将疫苗作为博弈的工具。

大国在疫苗问题上完全不顾体面,开展殖民者式的掠夺,在最近几十年来也是很罕见的,不能不让人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影响。从目前看,“抢疫苗”可能只是诸多乱象的一个前奏,随着大国内部混乱加剧,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出现更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些效应往往都有很大的性,需要高度警惕。

再来看美国新上台后带来的“调整重组”的不确定性。2022年开年不到两个月时间,大国间即展开了密集互动,最受的莫过于美国新拜登上台所采取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无论是“重返”,还是“重建”,总基调是对时期的“急刹车”和“全面回调”。目前,对拜登的一系列做法总体上抱有期待,、欧盟、英国、日本、等对拜登的外交态度相对积极,“新篇章”“新阶段”等字眼频繁出现。

但值得怀疑的是,严重秩序,拜登的一系列举措能多大程度上“修复”?再进一步,所谓传统秩序由谁来定义,不同意定义的,是不是就要被排除在外?更何况,在拜登看来,不仅要重拾美国的义务,更重要的是重建美国的霸权,而后者更加重要。

比如,美国宣布重返《巴黎协定》,欧盟宣布推出“绿色新政”,这些看起来都是推进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积极举措,但事实却远不是这样,而且很可能走向人们美好意愿的反面。再如,2009年上台后制定《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打着减排的道义旗号,却要别的向美国的减排支付“津贴”,也就是变相征收碳关税。拜登上台后,重拾时期的气候,真实目的值得分析。欧盟在当时反对征收碳税,如今却在碳关税问题上冲得最靠前,“碳边境调节措施”是其“绿色新政”的核心内容,实际上也是征收碳关税,对发展中严重不公。

此外,拜登背后的美国是一个严重撕裂的美国,他目前推出的一系列构想有多少能落地,其制定的能有多大延续性,都非常不确定。上台之后不到一个月,拜登在白宫的椅子还没坐稳,就已经招致了国内大量批评。而、欧盟、英国、日本、等多方虽然都已与拜登进行了沟通,但还处在相互试探的阶段,未来一年会怎么走还存在多种可能。

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从大国的立场表态和相互接触中寻找走势线索,但实际上能够决定发展方向的主要还是、经济、等深层因素,大国往往是在互动中不断打磨这些因素的具体表现形态。受疫情影响,2022年以来许多方面的变化都加快了,之后的影响也将在2022年更直接地显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看,2022年很可能将成为特殊的一年,奠定之后相当一个时期大国关系发展的基调。(系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新期待”

丁浩员

中国致力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机遇和推动力。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连接国内外建设发展的“一带一路”必将迎来新面貌。

进一步提速“一带一路”运输通道建设。2022年,中欧班列的贸易大通道作用更加凸显,全年开行超过1.2万列,通达21个的92个城市;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通道的防城港-东兴铁路项目、弥蒙铁路(云南市至蒙自市)项目,中老铁路、雅万铁路等重大项目,均取得重要进展;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加纳滨海大道项目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开工。2022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外运输通道建设将加速发展。

拓展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畅通“一带一路”云通道。2022年12月3日,中国、老挝、沙特、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阿联酋等相关部门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倡议》。疫情发生后,电子商务成为贸易的重要载体,为数字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契机。未来,数字经济将是“一带一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经济合作、促进数字信息知识普及、配套数字经济规范将是“一带一路”云通道建设的重点方向。

倡导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搭建“一带一路”绿色通道。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自发布《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与沿线在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产、绿色金融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2022年9月,中国承诺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级顶层合作倡议,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搭建绿色通道成为其题中应有之义。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一带一路”健康通道。安全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卫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保障。肺炎疫情暴发对全球产业链产生巨大冲击,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在此背景下,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依托“一带一路”团结各国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联动机制,提高全球对公共卫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至今,已有130多个共同参与,2022年年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BIT)的签署,为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提供了抓手。2022年,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结合经济走廊建设,推动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落地生效,基于现有合作路径积极开拓市场,加速“一带一路”建设由线到面全面展开。(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国外对‘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哪些内容最”

赵海

2022年11月初中国发布的《制定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引起广泛,很多的和商业研究机构、主流媒体等都对此进行了深度发掘和分析。总的来看,对以下四点度更高,或者说更感兴趣。

一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外媒对“双循环”提出的背景、新概念的涵义以及推动“双循环”的结果进行了各种推测。有一定共识的是,认为中国国内“双循环”提出的大背景是中美关系紧张,中国面临贸易壁垒增加、供应链外移、对外投资受阻、技术转移受限等各种困难。在外部条件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性持续的条件下,提高国内供需水平能够提高中国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在理解“双循环”的目标与影响等方面,有人认为中国畅通国内循环有利于外资和外品的进入,有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自给自足”战略会导致中国对外贸易的非对等性进一步加剧。

二是中国的自主创新。不少指出,中国倡导自主创新不是新提法,从2006年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2年)》到“十三五”规划一直都在推进,但在“十四五”时期,这一概念已经被提高到战略的核心位置,凸显出将自主创新打造成未来发展源动力的紧迫性。国外商业机构纷纷猜测,当前局势下,中国希望尽快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芯片制造领域,中国还将继续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新兴科技上加大研发投入,并更多吸引海外先进制造业落户国内。

另有一些人按照其思维定势,不相信中国能实现“自主”创新,不怀好意地揣测中国会加大强制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海外科技公司并购、吸引人才回国的执行力度。

三是中国的标准制定、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有国外分析认为,“十四五”规划建议特别强调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旨在构建一种新的产业。新可能不仅要对中国国内产业进行纵向整合,也要给未来市场上的产品添加“中国标准”,并通过标准设定控制市场准入。

一些海外科技公司担心,在新兴技术领域,在标准设定上并不占优,中国可能利用“中国标准2035项目”提高对标准发展的影响力。此外也有人认为,反垄断和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成为中国保内企业、限制外资扩张的新手段。在这些方面,2022年成立的市场管理囊括了相关职能,将在“十四五”期间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会受到的更多审视。

四是中国通过何种路径实现碳中和。中方宣布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尤其是,特别中国如何减少煤炭的使用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以及如何实现碳排放权的市场化交易等,希望从中找到与中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合作的机会。全球能源公司同样很中国的能源,想从“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找到低碳科技、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方面的商机。到目前为止,这些认为中国只是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尚未拿出具体的减排目标和实施方案,可能要等到2022年期间才能相关的详细信息,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评估。

对“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上述四点高,说明各方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抱有复杂心态。一方面,各国和跨国公司希望从中发现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走势和重点,希望搭上中国大市场这班车;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向上攀登全球价值链,发达日益担忧其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产业是否会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落败。现在,中美欧近乎三足鼎立的经济体不约而同地认可同一个理念——只有把自己发展好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系中国全球战略智库研究部主任)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