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年到下年什么属相

简介:

张如柏,汉族,江西省上饶市人,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高级研究员、理事。195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后进入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从事矿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直至退休。工作期间,共发表有关矿物学、地球化学论文近100篇,曾于1986年首次在世界上命名了独立的矿物种Ertixiite(83-42),为矿物学协会(IMA)接受(承认)而被载入矿物学全书。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三星堆玉器,意识到要用矿物学的方法去鉴定古玉器的矿物成份及其名称,从而确定其产出地方,进而揭其中蕴的远古文化信息。于1995年发表了《中国古代的玉石之路》一文,1998年发表了《四川省的龙溪玉》,1999年美国《GIA》用英文转载了该文。2001年发表了《广汉三星堆玉器材料的初步探》论文。

2004年首次提出:用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的方法去确定古玉器的次生变化(Secondary Change),于2006年发表了《用高科技方法鉴定古玉的次生变化》一文。2009年,在出版了《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一书(共三册)。

2007年12月在成都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2008年3月7日36版,该报用套红标题《三星堆玉器改写中国历史——古蜀文化或为中华文明之源》进行报导。随后,、四川日报也跟进做了相关报导。

摘 要:大量像出现在四川广汉古蜀国的玉器上(玉璧、玉牙璋、玉镯等)、象牙上、以及重约数十公斤、额头上相嵌(粘)有宝石的水晶头上等等,说明在当时古蜀国流行规模之大,信教人之多可想而知。起源于中国教传入后,经过人(可能含中国古羌族人)加工整理逐渐形成系统教理论,沉睡近2000年之后,由传至中亚地区各国,再传到中国汉代西域各国,最后回中国内地,这就是的倒流现象。

关键词:;广汉古蜀国;四川

一、前言

在2022年,我们发表了《论实物及载体在四川广汉古蜀国的发现——对起源的新思考》一文,引起了学术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又收集了一些资料与实物,对的起源再次进行探讨。

有学者曾经说过,“历史学的生命在于(阐明历史的)真相和真知,而不是假相和无知”;

“研究古文字,就不能只看到(不止于)殷商甲骨文;研究中华文明不能止于夏、商、周;研究中华文化,不能止于、孔子,是中华文化孕育了,孔子,而不是,孔子创立于中华文化”。

图2 雕刻座像的玉牙璋左图为全貌,右图为顶部放大 牙璋长69cm

科学研究一定要有创新,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创新的发现史。所谓创新,就是敢于研究前人从未研究过的东西(学术课题)。但是,研究者一定要亲自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或实物),只有这样,写出的才能有说服力,而不能一味地从文献到文献(当然,引用文献也是应该的)地空谈阔论,更不能凭空地想象推论。

在已知的一切有关的书籍中,无论中国的、外国的都是千篇一律地宣传说:“是的‘创始人’(引号是我们加的)”。简称为“”或“”。在很多文献中都说:是从摩耶(Mahāmāyā)夫人的左手窝生出来的,生出来之后,就会走路,共走了7步,一步一朵,走了七步,而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等等。

季羡林(2006)在《季羡林谈》一书中,一针见血地说:“……至于中说,遇到老人、死人、病人的故事,在最原始典里都是没有的,可能是后来和尚们认为,没有这些就不能说明出家的原因,因而是编造出来的”。就现在所知,文献中对的出生年月与死亡年月都众说纷纭,不过就大致的年份来讲,与中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物,这是无疑的,他们的年龄差距不会很远,大致在世生活了80年。而孔子生活了73年(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按照中国的纪年顺序: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商、周、东周、西周、春秋、战国等等,而后是秦、汉。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史记》中都未记载过的黄帝以前的四川广汉古蜀国,会有大量像出现在玉器上(玉牙璋、玉璧等)?还有头像巨人(高1.1m)被发现?尤其是玉器上像与中国远古文化的太极图、八卦、十二生肖等组合在一起?如果说是起源于,那么,四川广汉古蜀这些的出现又如何解释呢?又据《历代汉州(广汉)志》记载:广汉县竟有108座(),可见当时该地流行之广,可想而知。据不完全统计,与广汉相邻的什邡、彭州、新都等地就有150多座,时间从周朝直到清朝末年。与广汉较远的大邑县、双流县等地也有167座,就连成都市都有数十个,例如,龙潭、章灵、红瓦、燃灯、灯、石经、太慈、青羊宫(观)、(院)等等,如果不流行,为什么在川西平原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呢?

图3 双面玉人,一面是古蜀国的正常的人面像(左), 一面是有发结的古蜀国的(徒)的人面像

“天竺”一词出现在我国东汉时期的文献中,那么至迟在东汉以前,的商人有少部分就有可能沿着古代的商道到成都定居或做贸易,否则成都不可能出现“小天竺”的街名。

二、情况简介

据《中亚文明史,卷Ⅱ》资料,“在B.C.3000年,原始人是从位于咸海与里海之间的东欧大草原向西南迁移,他们的主体到达和穿越马尔吉那与Bactria并在犍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文化。”

“”一名河,为“Sindhu”,也曾经译为“信度”、“身”,意为海洋河流。在的人,有100多个,无论那个都不占绝对优势。而在我们中国,汉族约占人口的85%左右,其他少数(56个)约占15%左右。中国人讲汉语的人占绝大多数。在有179种语言,500多种方言,5万人口以上的人使用的语言有118种之多,语言的多种性说明人种的复杂性,B.S.古哈(1935)将人种分为尼格罗人(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亚人(Proto-Austroloids)、人(Mongoloids)、地中海人(Mediterraneans)、迪纳拉人(Alpo-Dinaries)和北欧人(Nordics)等,故人类学家称为人种博物馆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古代,外敌侵入多次,每次入侵均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和语言的混入,致使该国语言与人种的复杂性。由于不同的入住,导致了的多样性。就而言,除有本土的(门教)以外,还有耆那教(Jinas)、、教、、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er,又称袄教、拜火教),后五种,在人心目中均不是本土,是外来的非本土。人认为:只有才是本土,它的前身就是门教,这种门教在诞生前,就早已在人中有了而存在。此外,在还有密教(是教的混合产物)、锡克教(是与教的混合产物)。因此,也被学术界称为博物馆。有专家(尚金鹏,2007)指出:“与耆那教是土生土长的非传统()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论述是自相矛盾的,为何是土生土长、又是非传统的呢?在中就有“东方”的表述,这说明不是本土的东西,是典型的舶来品,如同中国人认为,是外来的,非本土(中国)的,所以不管士如何花力气宣传它,中国人就是不信(当然也有少数人信它),所以,在中国不流行,而是中国本土的东西,是它的“娘家”,所以在中国十分流行,这是合客观情况的。

三、中国远古时代早有对的认知和文化中可能的中国元素

在《明论》中,记载了夏禹时代有一位曾辅佐禹处理朝政的人,此人叫伯益,他是中国古代知最早的人,他也很可能是中国古书《山海经》之一。

一组十二生肖像组合在一起的玉器。上右是底部的十二生肖之一的“羊”,每尊都有古文字像图

伯益确有其人,查《中国大全书》(第二版)叙述:“伯益:中国上古帝王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本文注)的后代,大业娶女所生,名大费,也作伯翳、柏翳。相传辅佐大禹冶水有功,被舜赏之,妻以姚姓之女赐姓赢氏而命名为虞。禹即位后,举伯为禹的继承人,禹死后,伯让位于禹之子启”。

查《中国姓氏大全》[6]一书,确有伯姓,其中叙述如下:“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伯宗,楚国有太宰相伯州犁,(1)相传为古代嬴姓祖先伯益(亦作大翳,又称大费)的后代,(2)商朝末年,孤竹君长子伯夷(墨胎氏)的后代”。故现代上姓伯的人,可能都是伯益的后代。

文献中说:“伯益知,是中国自古以来知的各种传说中最早的一种传说”。此后,在周昭王、周穆王时代也有事活动的记载。

宗炳的《明论》引《弘明集》卷二中记载:“伯益述《山经》:天(西汉时文献中称为天)之国,偎人而爰人”(此处的“爰”可能是“爱”之误——本文注,下同),(晋)郭璞解释:“古谓天即天竺,浮屠(即)所兴,偎人之义,亦之训矣。因亦闻于三五之世矣”。又在《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可能不是指现今的),天,其人水居,偎人爱之”。前述的“浮屠”是“Buddha”,译音即是指,“天”可能是“身”的误读,其为“Sindha”,其原意即为“”,是由古而来,所谓“三五之世”即指我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代。

图8 在、奏乐、拜(上)和拿“琴”演奏(下)

由此可见,“”的概念,远在夏代及其以前,就已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存在,最早文字记载的是伯益。其实,《山海经》一书,是记录了自远古到春秋战国以前的古人所见所闻的传说,后人把这些传说故事汇编而成的。其可能远非一人所能完成,该书是一部集体作品,最终是某一个人再串编起来,集成一部著作,流传至今。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怪异的动物,可能都是遗传基因发生变异的结果。

前已叙及,“创始人”(引号是加的)的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物,而早在我国的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帝尧、帝舜)以前就存在了。《华阳国志·蜀志》中,开头一句是:“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皇帝……”。此处的“人皇”即指“伏羲”。可见,古蜀国的历史及其文物(玉器、青铜器等),与伏羲、皇帝有关,在古蜀国玉器上曾发现了伏羲氏的风姓(H)字样和“丝”字,“”字,故而可以肯定,在远古,“丝”与“”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研究《史》、《魏晋南北朝史》的专家们都应听说过(或看过)有《明论》一书,该书中提到的伯益知的论述都未曾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因为在史研究中,学者们都可能有一种固定的、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是外来的(即由传入),这就把的起源做了“结论”,故此在《明论》中纵然有中国古代(在夏、商、周以前)早有(当时可能不叫,是一种活动)存在,也认为这是中国古人的传说,而加以排斥。这样一来,就把一个正确的东西(指)被错误的观点所否定了。研究者是根据自己的立场来对古史材料的取舍做出不该做出的误判,故而信史就变成了“伪史”了。在文献[7]中的就犯了这种不该犯的错误。现今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有关起源于中国四川的证据,就应该要像起源于中国和樱花也起源于中国那样,把起源于中国的发话权拿回来。一旦这个观点(起源于中国的观点)认可,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有学者说,甚至会改写世界史!

为了进一步说明不是起源于,我们再提供有关资料供专家参考。

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11月15报导:“一家中国公司在阿富汗的Mesaynak铜矿山开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建立在古丝绸之路上(公元)2700年以前教,成为又一项考古发现。考古学家说,这座是位于喀布尔(Kabul)以南30km处。这座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B.C.700年)教里有数座舍利塔,有150多尊大小不一教雕像,还有装饰着黄金和钱币的壁画,其数量之多,可以装满阿富汉博物馆,实物证据的发现,从时间上了公元2500年之说。”换句话说,此比出生时还要早近200年左右,由此可以断言,()不是的创立者,在他之前,在中亚地区早已存在了。

古蜀国的庞大乐队在奏乐,有笛、箫、筝、竖琴等等,有座在上的,有跪着.右图是在弹奏竖琴

另据美国遗传学者J.H.Ge运用DNA技术测定,即基因考古学(Geical Archaeology)手段证实,是中国伏羲裔古羌人后代,或即是说,是中国的古羌人。在一本1924年出版的《史略》中,曾叙述:《“(Sakyamuni)”中的“释迦”(二字)为种族之名,义云能也,其族属于利亚人种中的黄种人。“牟尼”(二字)者,寂为贤人之义》。这就是说,“”一词,实际上是老百姓()给的尊称,原意可以理解为“黄种人中的贤人或能人”,正如中国人对某种有特殊技能的人的尊称那样。此外,在1943年出版的(史)一书中,也有类似的叙述。故而DNA测定表明,()是古羌人后代也不足为奇了!故中说,是黄皮肤的黄种人(中国人就是黄种人)。远古时期的古人是从高原进入的。也可以从四川经云南进入而达。从人类学角度来讲,在现今的那加兰邦和阿姆邦,这二个邦的人,都应当具有利亚人血统的基因。至于是如何传去呢?中外交通史研究专家早有论述,早在B.C.2000年(即公元前2000年),有一条从四川成都出发经过云南保山,腾冲进入的密,而后沿依洛瓦底江进入的商道(即的贸易商道),把成都出产的丝和其他日用品运去,再从向西运到欧洲,担任运输任务的是中国的古羌人和古彝人,时至今日,在东北部的一个叫做那加兰邦(邦相当于中国的省)有中国古羌人的后裔在该地[1]。Naga(那加)即是“龙”的意思。有一个少数叫做那加族。那加族即是“龙人的族”,那加兰邦是否可以理解为“龙人的省”呢?世界上只有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其他的人不叫龙的传人。那加兰邦位于东北部,与、中国接壤。我们在广汉古蜀国玉器上发现了“丝”字与“”字,由此可见,是“丝”把“”带去,所谓丝绸之路的最原始的起始点是在成都,最早应称之为“丝路文化”(其中应包括有“文化”)。由于“丝路文化”的畅通,把中国龙的概念也带入文化之中。“丝路文化”之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文化”之路。在历史上,任何一条商贸道路的开通,其功能都是多方面的。在上世纪90年代曾出版了《丝路文化》一书,共三卷,即沙漠卷、草原卷和吐蕃卷,论述东方文化是如何从三条道路传去的过程,书中也提到了“丝绸”与“()”。但从时间上来讲,书中所叙述的“丝绸”与“”,远远晚于广汉古蜀国的“丝绸”与“”是从四川成都经云南、传播去。也即是说,“南方丝绸之路”是黄帝时代之前就有了,在《史记·夏本纪》中就记载了有岱畎丝(产的丝)、丝(柞蚕丝)、漆丝(家蚕丝)等等。而“北方丝绸之路”是在隋、唐时代才出现的,前者是从成都出发,后者是从长安(西安)出发。

这是一座高××公分,宽××公分,重××公斤的水晶,浮刻有右旋的“卐”,座在上

时至今日,文化中“龙”的影子随处可见,除上述提及的Naga(龙)以外,例如的“龙军”(Nagasena),“大龙”(与中国远王相对应),“龙宫”(与《西游记》中的东海龙宫相对应),“龙树”(Nagariuna),此又译为“龙猛”等等。

在中的“Bhiksu”译为“比丘”,相当于中国的“和尚”;“Bhiksum”译为“比丘尼”,相当于中国的“尼姑”(的“修女”);“Upsaka”译为“优婆”,相当于中国的“善男”;“Upasika”,译为“优婆卡”,相当于中国的“信女”。这样,中国的“和尚”,“尼姑”,“善男”,“信女”的称呼完全对应于的古意思。在有一个总管众神的神称为“阎摩”(yama),中国人叫“王”(简称“”),在《西游记》就有叙述。

中国远古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在《经》中有描述,其中与的十二神相对应。

中国远古文化中的“卍”(左旋)与“卐”(右旋)号在文化中也有表现。在中有《卐字续》。这种左旋与右旋号实际上由鱼太极图演变而来。在太极图中,也有左旋与右旋之分,的身穿的那种道袍身背后绘的是左旋太极图,而在一尊的画像中,其袒胸露怀的前胸位置刻划的是右旋卐,但也有左旋卍,这个左旋号(卍)也是原始——中的雍仲的教徽,其意义是“永恒”,“永生”。这个号(左旋)在中国周原遗址中有发现,在西亚的“halaf”女神的肩上也有发现,在国内的四川彝族文化中,左旋(卍)与右旋(卐)都有发现,某些国外的团体也用了这个右旋号。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如何去解释它们,所有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这个号,其原点肯定在四川广汉古蜀国,即都是从古蜀国传播出去的,而不是起源于西亚。

我们在古蜀国玉器上看到,古蜀国人在时,头上戴的帽子边缘就刻划有“卐”或“卍”号。

在的Mobenju-Daro古遗址中,发现有三只眼和拿三叉戟(Trisule)的神,这与中国《》中的拿三叉戟有三只眼的杨戬何其相似?!此外,在古文化中有Linga()崇拜(三星堆有大量性崇拜玉器发现)和母神崇拜(与我国红山文化的那个大肚子的“中亲”一样)。这些在中国远古文化中早就已经出现了。

在古文化中,有很多“神”,这与中国的远古传说中的神十分雷同。例如:Surya(苏里雅)——太阳神:Vayu(伐内)——风神;Parjanya(帕捷尼亚)——雨神;Varuna(伐楼那)——;Indra(茵)——雷电神;Apas(阿帕斯)——水神等等。中国古典《卦神榜》中有:雷公、雷母神,风婆婆神,雨神等等。在三星堆玉器上就有太阳月亮的情景,古蜀国人肩膀挂上一个类似于《》中的武松带上那种“枷锁”,地上向着太阳和月亮,我们认为这是在祭太阳与祭月亮。中、印两国神话的人物如此雷同,说明文化的长期存在,是中国文化向传播呢?还是文化向中国传播呢?这是历史学家的研究课题。研究彝族文化史的专家认为,中华文明史至少在万年或万年以上。而的文化史,经考古学专家研究是在公元前3000年才开始出现了河文明(J.Marshall et.al. 1926年)。那种认为中国文化是受所谓文化影响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众所周知,在古代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叫做贵霜(Kushān)王朝时代,它是由中国古代的大月氏(Indoscythae)人所创建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0年直至公元40年左右,建立贵霜王朝的第一个首领是丘就却(丘姓是中国古代以今山东淄博市的临淄北的古地名,营丘的丘来赐姓的),他统一了各部落自立为王,在位三十五年,国号贵霜,其国疆土范围是,以现今的阿富汉都兴山南北为中心,北达锡尔河,东到克什米尔,南到巴基斯坦东部,西到东部,是当时中亚一个大国,可能还包括了现今的北部广大地区。贵霜王朝传到的迦腻色迦王朝(Kanishka),此时,面积更大,恒河上游是其领土范围,该国文化十分发达,在线币有丘就却的雕像像在一起,可见,在贵霜王朝流行。由大月氏建立的贵霜王朝,起初用希腊文,后己又创造了贵霜文,在贵霜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当时的犍(今巴斯基坦白沙瓦地区)与克什米尔成了心。公元前二年,“博士第子景庐,受大月氏王口授《浮屠经》,这是到中国内地最早来的和尚,此人正是大月氏人”。有学者认为,大月氏人是古羌人的后代。

四、实物描述

为了使学术界认识并了解古蜀国的远古文化教的渊源关系,除了我们在文献公布的有关实物照片外,现在我们再公布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实物照片,供研究的专家参考。

图11 彝文中出现的右旋卐与左旋[卍](上)[9] 和的教徽卍(见亚洲新闻周刊,2022.6

一把玉牙璋,其形状与常见牙璋一样,所不同的是,在此牙璋的顶端分叉处,雕凿一个双腿盘座在上的和尚(徒),右手五指拼拢,垂直向上指天,左手手心上放置了一只器物,人物神采奕奕,双目炯炯有神,整个牙璋长69cm(其中,和尚高13cm),分叉处宽12cm,下部柄处宽9.8cm,厚度约0.3cm,其材料为透闪石玉,即龙溪玉。

牙璋乃古人祭天之用,为何在其分叉之处雕凿了一个盘腿座在上的和尚(徒)呢?足见牙璋在古蜀国除了祭天、祭地、祭祖先外,其另一种功能可能是祭,若如此,则古蜀国之流行可见一斑,当时人们对的与崇敬之情可想而知。

一件双面人玉头,其十分稀奇之处是:一面是头上有发结的古蜀国,这说明古蜀国当时有信(),他们把头发梳成发结以似与一般古蜀国人有别。另一面是普通的古蜀国人,头戴“V”字形帽。这件玉器充分说明,当时古蜀国教十分盛行,信人众多,他们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一个和睦、友好的大家庭里。

收教有关的古蜀玉器

一组盘腿而座像(和尚)与十二生肖、古文字组合的玉器,每尊均座在上,他们背后那个“板”与人是一个整体,但形状不同,每尊的侧面浮雕一种动物(十二生肖中的一种),每尊的后背“板”上阴刻了一个头,手中各拿了不同的饰物(如,净水瓶,,太阳轮等等),“板”的背后两边有数量不一的古文字(均未标出)。

用阿富汗产出的著名青金石(Lazurite)矿区Badakhsan所产生的青金石矿物凿雕而成像。重750克,高15.5cm,宽7.0cm,平均厚度2.5cm,这种矿物的化学式是(Na, Ca)8Si6Al6O24[(SO4), S, Cl(OH)]2。Badakhsan(巴迏赫尚)矿区位于阿富汗的兴都山东部的柯尔奇河流域地区。该地是向中亚传播的重要节点地,此件青金石出现在四川古蜀国,充分说明,当时的长期性与影响力所及。

此外,在古蜀国,还发现了用水晶雕凿而成像头,共发现×个,其重量从14.01kg~32.44kg不等,高度从38~48cm不等,共有二种类型。

类型Ⅰ,头上有发结的,与四川乐山大的头部十分相似,每尊水晶头上的发结数目不同,从80~180个不等,每个发结的直径大小从1.0~3.2cm不等。

类型Ⅱ,的头发辫成“山”字形,即分成三到四束头发,从额前凸向头顶,再由头顶与后脑勺向上梳理头发组成一体,然后用黄金做成一个大发篐做成“”状(类似凤凰卫视的选美冠军载的标志)饰物,把头发固定篐起来,使之不会脱落,在其上相嵌(粘)了宝石。文献中的的发型可能都是由此类发型演变而来。

现将此二种类型水晶头各择一种描述如下:

一尊水晶头,重22.91kg,高48cm,与文献中公布的头像和四川乐山大头像基本一致。此水晶头的发结约128个,每个发结直径为1.2~1.5cm不等,其头顶大发结直径约8cm左右,比较此水晶头与乐山大(唐朝)像头和文献上的头像,由此可以看出,此水晶头远早于乐山大头教文献中的头像出现的时间,故而可以肯定,世界上此种类型像头原产地在四川古蜀国无疑。

收教有关的古蜀玉器

“山”字型水晶头,重14.04kg,高48cm,胸前相嵌(粘)有13颗不同颜色的宝石,水向成弧形排列有九颗宝石,中间向下有二颗宝石,左、右各一颗宝石,这些宝石直径平均为0.3cm,额头的一颗红色宝石直径为0.5cm,冠状上的紫色宝石为椭圆状,长轴2cm,短轴为0.8cm,头发先梳成条状,从前额经头顶与后脑勺的头发组合起来,编成“山”字形,再用相嵌(粘)有宝石的黄金发篐固定起来。由此可见,目前流行在颁奖大会上的冠军饰物,在远古的古蜀国就出现了。

一位双腿盘座在上的奏乐的,他手中拿着类似于“月琴”的乐器。此乃是一个庞大的乐队在演奏的之一。这个乐队中有吹类似于“排箫”的乐器。我们还在一件庆丰收的情景玉画版中,见有吹笛子的、的、吹锁呐的等等。

一组在吹奏乐器的古蜀国乐队,其中有弹竖琴的、吹锁呐的、吹笛的、吹排箫的等等,有的座在上,有的地上,这是否是在做时古蜀国在奏乐呢?由此看来,中国的音乐史、乐器史是否要改写呢?

一尊高××厘米,宽××厘米,重约××公斤的水晶,座在上,盘腿而座,右手五指拼齐,指向天空,左手中托上一只净水瓶,念念有词,后面的“大屏幕”光芒四射,头上有发结。

四川彝族文字中出现的左旋(卍)与右旋的(卐)号,右图中的卍是雍仲笨教的教徽。

五、的倒流——再回到中国

已故的国学季羡林说,他研究五十余年,发现了的倒流现象,他教倒流的公式是:(起源)——(传向)中国——(再传回),即起源于。

收教有关的古蜀玉器

我们认为,的倒流不是生所提出的“-中国-”公式,而恰好是相反,即“中国(起源)-(传向)—(经过)中亚—西域-(再传回)中国”的公式。即是是起源于中国,而后经过从四川到的古商道传播到,再经过中亚诸国传到中国汉代西域各国,最终再传回到中国内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倒流”的观点,即:“中国--中国”公式。如果说,是起源于,为何当再传回时,在不流行?而应其自生自灭呢?这说明在没有根基,因为人的是门教,他们一直把当成为舶来品,人们为什么硬是要“拉郎配”呢?相反,因为起源于中国,中国是它的“娘家”,当传入后,到阿育王朝向外传播,再由中亚、西域各国再传回中国内地,自然而然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故而在中国内地至今长久不衰。

为了阐明的回流,我们必须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1)中亚的概念

中亚”(Central Asia),即是指亚洲中部,此名由来已久,曾称之为“高地”。中亚“一词最早为德国地理学家洪堡(A.Von.Humbolde)提出。现今教科文确认中亚地区包括有:阿富汉、中国西部高原、北部、东北部、高原、巴基斯坦以及前苏联诸中亚境内各个地区范围之部分地区(参见C-78ICONF, 636/3,巴黎,1979年2月12日文献)。

2)西域的概念

在文献中,所谓西域应当包括有大西域与小西域之分,前者包括了今天的与接壤的克什米尔、帕米尔、葱岭等地(还包括前苏联中亚各国的部份地区),后者是专指我国境内的汉朝所称之为的西域三十六国而言。

3)教传播的中亚、西域主要简介

a)康居国,又称康国,即今之乌兹别克斯坦的Samarrand(撤马尔汉)地区,在《史记》、《汉书》、《魏略》等中称康居,《书》称康国,其疆域范围大致包括:塔什干(Tashkend)以北,今吉尔吉斯坦西南部和塔吉克斯的北部的部份地区,最南部可能与中国古代大月氏国所管辖的华氏城(今瓦尔拉巴德)为界,还包括了郅支城(今吉尔吉斯坦的奥什市地区)。其都城位于Afrasiah或Kasansh。

收教有关的古蜀玉器

b)国:(Partava)为古语,在中世纪的语中,将Partava改称为Partu。在《希腊古地誌》中写为Parthyaca,在中写为Pahlava。另一名Bokhara,在《汉书》中译为,《隋书》译为安国,《书》译为安国或捕豁,或捕喝。

据《中国大全书 卷4》资料,国又称帕提亚国(Parthian Empire)是公元前247-公元前224年古代王国,其位置相当于现今的呼罗珊(省)地区,东部与阿富汉接壤,公元前二世纪,一个游牧迁至帕提亚,与当地土著民众融合之后,经过发展建成了一个王朝,汉文称之为国,文献称为帕提亚王朝,该王朝东北与康居和大月氏(即今之土库曼斯坦)相接壤。

该国王子安清(即后来人们称之的皈入安世清),曾来洛阳译。

c) 大月氏(Indoscythe)[12],是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古代,在《史记》、《汉书》、《魏书》均称作大月氏,后因战争原因,大月氏迁往西部中亚地区的现今伊塞克湖地区,在B.C.139-B.C.129年间,乌孙大月氏迫使大月氏被迫南迁至达阿姆河北岸,公元前一世纪大月氏征服了大夏(中亚古国)建立了强大的()贵朝。

d)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诸国名称:

西域都护府包括今尔自治区全部,东到,南与自治区接壤,北到今天的塔城,西南部到帕米尔,西到今天的哈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东部的广大地域,包括有大宛国、乌孙国、于阗国、龟兹国、鄯善国、车师国、焉耆国等等,这些小国都各自有自已的语言。

至于东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的范围,与东汉的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基本一致,故而历史上总称为西域三十六国。

4)的回流及其路线

自从在B.C.2000年从四川省沿着一条古商道的起点成都,经云南保山到的密,再向西到达时,产生于四川(当时可能不称)思想、礼仪,随商道而传到,此时尚未出生,与中国孔子是同时代的人物,而却是在此之前或更早的时候就传到了,而这种传播与丝(绸)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我们在三星堆古蜀国玉器上发现了“丝”字与“”字。而丝的发明与蚕的驯化有关系。野蚕驯化为家蚕是在B.C.3500(即公元前3500年)年由中国人完成的,即是由黄帝原配夫人嫘祖(四川人称之为蚕母娘娘)所为。由此推算,中国人早在公元5500年左右就完成了野蚕家养后吐成了丝,所以,在三星堆古蜀国玉器上出现了现今的“丝”字,在四川省盐亭县(嫘祖家乡)金鸡乡元乐村就出土有金蚕、青铜蚕。在成都市古代有蚕市,在成都市新都区管辖的龙桥镇,曾挖出有“蚕市之墟”的石牌,据考证此牌是东汉时代的产物。在古之中,有“丝”字(Pattia),“绫”字(Prnga)、“锦”(Citra),而在三星堆古蜀国玉器上,不但有“丝”字,而且有“”字,故可以肯定,在中国的远古时代,“丝”这种日用品与“”文化,早已传至,而丝这种商品远消至欧洲。如果不是这样,欧洲人为何对丝绸会如此情有独钟呢?由于丝路文化的开通,作为洋海贝也会随商道进入中国云南、四川也不足为奇了。如前所述,成都市的“天竺街”地名,表明在东汉时期(或之前)商人早就与成都有商贸往来了。

收教有关的古蜀玉器

为了进一步阐明的传播路线是从中亚经西域传入中国内地,请看下列史料。

在阿富汉的罕撤(Hunza)有很多遗址,此处是徒与商人来往于中亚必经之地。在巴米扬(Bamiyang)有巨大像(现已被),此可与中国四川乐山像相比,在一个叫做吉尔吉特地方,有一座塔,其中有用写教图书,在喀布尔地区的Teperuaranjan发现有。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Surkhan Darg地区,发现了有贵霜王朝的钱币,陶器,其上有头。在Darakhcha-Tepe地方发现有(神)殿,在其他地方发现了建筑群,其中有供僧团(Sangha)的大厅。

在土库曼斯坦的一个叫做谋夫地方塔里发现了用书写在桦树皮上教(经)手抄本。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楚(chū)河流域的Krasonrechensk(克拉桑雷琴斯克)教遗址中,有用抄写的。

此外,在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及查谟地区均有遗址被发现[15]。

当在中亚地区传播开来之后,随着商贸活动的不断发展,徒与商人往来频繁。的思想理念由中亚向东传入西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西域与中亚各国接壤的康居国、国、于阗国、楼兰国、龟兹(唸求与慈)国等等,最先接触。这样,康居国的姓康,有名的是康安世清。龟兹(今库车)国的著名摩罗什(也有学者说是古羌族人后代),等等。传入西域教,在有具体的表现,例如,在拜城的克孜尔的石窟中有群,共236个,开凿于公元3世纪止于公元5世纪(或9世纪),时间之长令人不可思议,实为罕见,足见兴旺盛况。此外在古代龟兹国(即现在的库车县)之管辖范围地区,是西域的“心”,也是从西域向中原内地传播的重要节点[15],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东推进,在甘肃的又成为的又一个节点,莫高窟的发现了世界,它是一个艺术博物馆或者称之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共有735个洞窟,它始建于公元366年,连续1000年以上,界把它称为“艺术宝库”。

收教有关的古蜀玉器

在山西省的云岗石窟也是东传的重要节点之一,那里有大量石雕。在陕西省的临潼市的庆山的地宫中曾发现装有舍利的金、银棺椁而轰动界,在河南省嵩山少林,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的栖霞都是的传播点。在向东传播时,还可能在青海、甘肃境内向四川传播,有学者(吴焯,1992)认为:“四川早期教传入可能是从青海省东南进入四川的青海道”。据他考证,在四川省的、什邡、乐山、彭山及宜宾、川东的忠县(按:现重庆市管辖)等地均分布有早期传入四川教雕像,并均发现于崖岸之中,时间约在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彭山、宜宾教雕像中,有胡人(即当时的外国人,可能中亚或西域来的)形像。在《华阳国志》“蜀志”中的郫县部分,就记载有:“冠冕大姓:何、罗、郭等”,有学者认为;其中何姓,罗姓可能都是早期(汉代)入蜀传的西域人的后代。

另外,从语言学上来讲,进入我国汉代的西域各国之后,这些小也用本国的语言把的翻译成本国语言以便于传播。例如:“Buddha”一词,汉文译为“”,“”,“浮屠”等等。

Buddha 龟兹文 pud或pud

Buddha 康居文 pwty, pwtty

Buddha 文 bwt, but

Buddha 大夏文 bodo, boddo, buodo[17]等等。

可见,传入中亚、西域之后,为了传播,由转译为本国文字进行传播、宣传这是十分正常的。然而,也有直接从译为汉文的,例如摩罗什翻译的《浮屠经》是直接从译出的。

由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勾划出一条传播之路。即起源中国西南的四川,它的时间大约在商代以前的黄帝时代或更早,当时就有一条在公元前2000年从成都经过云南保山、腾冲进入的密,再向西传入。传入教到了时代,此期间可能是的理论形成积累的过程。到了的阿育王朝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59年~260年之间[15],阿育王派遣使臣向外传播。从此时起,克什米尔(Kasmira)、巴基斯坦、阿富汉(拉合尔-白沙瓦-喀布尔-米巴米扬等沿线均有遗址)向西北的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尔别克斯坦均有)传播,再折向东部经我国古代西域各国,将传入中国内地。

晋朝的和尚和唐朝的玄奘和尚所谓的去“西天取经”,其实是去进行实地考察()和进行学术(玄奘),他们二人早在国内本身就有较高深教知识,玄奘在讲经受到了的热烈欢迎。

与玄奘去是从我国地区沿回传之路逆向而行到达的,不过后来从南下,经锡兰回国(广州),而玄奘仍然由陆路回国(长安)。

在,不是它的国教,所以在人的心目中是舶来品,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就有“东方”,“是黄皮肤的黄种人”的记载。所有经可能都不是所写的,都是后人(和尚)假借他的口气来写的。所以中开头都有“如是我闻”字样。

例如,《说长寿灭罪护诸经》(罽宾国沙门波利奉诏译)开头一句是:“如是我闻。一时在王舍城耆崛山中,……”。

《说经》(姚秦三摩罗什译)开头一句是:“如是我闻,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丘僧千十人……”。

《说》(曹魏天竺三康曾译),开头一句,“如是我闻,一时,住王舍城耆 崛山中,与丘众万二千人俱……”。

“如是我闻”,是第三人称,是否可以理解,都是后人“听”说的,但在编写时,早已故去,因而推断是后人假借的来写的,可能绝非本人所为。但是,也有经开头没有“如是我闻”字样。

写的人是否有中国人或中国血统的外国人(古羌人)?如果有,是否也有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内容呢?值得专家们去探究。

我们认为:正如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所说,对待科学研究,要有“弱德持恒不回首”的精神。

我们还应当指出,在古蜀国还出土有一定数量的天珠,其上有古文字像,这是否说明,与天珠有关系呢?据一位族告知,在典藉中,天珠被称为“宝”,别名叫“桑培罗布”,在《五部遗训》一书中,也提及了天珠,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将另文讨论此问题。

当一件新生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学者们总是拿过去所学的那一点点知识来进行判断,是肯定或是否定这件新生事物,这是十分正常的,提出“相对论”时,有多少人出来反对他,哥伯尼提出“日心说”时,甚至被判绞刑,今天我们提出“源于中国论”,有疑是正常的,在今天,那些质疑新生事物的学者们,数十年前你们想到了在今天会有手机吗?有洗衣机吗?有互联吗?

在今天,可能有极少数学者还未看过或听说过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技史》的这部巨著。学者J.A.戈尔诺的“所有文明都白种人”的荒缪论点必须底。这种论点蕴了目的。

“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论点,必须要在我们头脑中清除掉,实际上,是“文化东来说”,有的高科技的理念在古蜀国的玉器或青铜上就有表现,只是不被人们认识罢了,中国有的学者不去仔细研究中国老祖宗遗留下的东西,而一味地跟着别人走,甚至否定自己老祖宗的东西,我们是否还要做启蒙性的工作呢?

六、结语

本文是纯粹的学术讨论,只讨论的起源,不涉及的理论、体系、分类等,更不涉及其他。

本文内容乃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文中不妥之处,请国内外专家们匡正。韩愈(唐)在讲到老师的作用时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学问”,就是应该去“学”,而后去“问”,这里所谓的问,是救教诸方。对于非专业的我们来说,本文又是一篇抛砖引玉之作,是问的继续,诚心的不耻下问也!